
編者按
在深圳向“全球科技創新標杆城市”全速進發的征程中,如何以場景開放破題技術轉化與產業升級的“後一公里”?今日,深圳國資國企以一場覆蓋百個場景、鏈接千企萬技的“雙向奔赴”給出了答案——以城市爲試驗場,讓創新需求與科技供給在真實場景中碰撞共生。
從機場虛擬客服到智能水管家,從AI隱患巡查到科學育兒大模型,這場行動既是國企從“資源持有者”向“生態共建者”的轉型突圍,更是一場以場景爲切口撬動全城創新生態升級的“深水區改革”。當科技企業“揭榜”國企需求、地方政府與金融資本協同護航,一座城市的創新閉環正加速形成。深圳,正在用“開門造場景”的魄力,爲全球硬科技寫下鮮活的落地註腳。
3月4日,“深圳國資國企百個應用場景首批發布及簽約儀式”在深圳機場交通中心(GTC)成功舉辦,28家市屬國企與40餘家科技企業深度聯動,共同見證20個應用場景集中籤約、30個應用場景首批發布,市直及區有關負責同志出席會議。
當前,深圳正全力打造好科技創新生態和人才發展環境,此次發佈會是市國資委落實市委、市政府全方位深層次建設創新之城的重要舉措,旨在打造百個科技創新應用場景,通過構建“市屬國企搭臺、科技企業攻關、地方政府護航、金融資本賦能”產業聯動生態,爲新技術、新產品在深圳“開花結果”提供試驗場。

▲掃碼查看深圳國資國企
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首批發布清單
一直以來,市國資委充分發揮國資國企需求規模大、產業配套全、應用場景多的優勢,積極對接企業創新和發展需求,主動開發和打造應用場景,做好各項服務保障,大力構建“科技園區+科技金融+人才服務+場景應用+平臺支撐”創新綜合生態服務體系,打造了“未來機場”“數字地鐵”“公交數字化”“智慧燃氣”“智慧水務”“智慧園區”等一批數字化創新應用場景,本次現場簽約的20項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。

後續
市國資委將把整個國資系統
作爲新技術、新產品的試驗場
全面梳理和充分開發
所有可能的應用場景
分批次打造100個支持芯片研製
具身智能等領域的應用場景
覆蓋全部市屬國企
如果把科技產業比喻成“種子、幼苗和樹木”,要長成“參天大樹”,離不開科技園區這一“土壤”和科技金融這一“陽光雨露”。截至2024年底,市國資委累計建設運營70個科技園區、建築面積2355萬平方米,爲科技型企業提供市場價70%的優質低價產業空間。同時,整合系統金融資源,打造涵蓋科技保險、證券、基金、創投、擔保、金融租賃、要素交易等業務的全鏈條、全週期科技金融服務體系。其中,深高新投、深圳擔保集團兩家企業累計爲22.7萬家次中小微企業提供超2.5萬億元融資支持。
▲左右滑動查看更多
接下來,市國資委將認真落實市委、市政府決策部署,匯聚全市國資國企優資源,爲科技型企業提供10萬平方米低成本、高品質產業空間,聚焦人工智能、機器人、芯片等尖端科技領域,籌設涵蓋科創企業全生命週期的國資基金,超前引進高端科技人才和青年人才創業團隊,全年向全市科技企業精準推送不少於1000名高端科技人才信息,支持市屬企業建設國家級、省級創新載體130個,推動國資國企創新載體提供科研公共服務1000家次以上,加大對概念驗證中心、中小試基地、技術轉移轉化機構等的佈局建設力度,充分激發各類企業和人才的創新創業創造活力,爲深圳持續打造優創新生態、優人才發展環境、優營商環境的“科技第一城”展現國資國企擔當,貢獻更多國資國企力量。